您的位置:首页>快讯 >

贵州银行:把资金投向新型蔬菜产业 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

2021-08-13 16:44:47    来源:金融时报

八月仲夏,平坝“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进入了丰收期,基地内人头攒动,60余名菜农正在地头忙碌采摘、分检、包装;基地外车水马龙,一箱箱茄、椒、菜、瓜发往粤、鄂、湘、滇、川省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蔬菜基地能快速发展源于贵州银行安顺分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政策支持汇聚“示范区”发展活力

平坝蔬菜基地是贵州省14个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种植面积逾2万亩,年产蔬菜46万吨,生产大白菜、线椒、山药、茄子、青瓜、香芋南瓜等20余种蔬菜。但长期由农户、合作社小型分散种植,经营主体多、规模小、产权少,融资难,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参差不齐,绕不开传统农业产业“小、散、弱”的现实,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困难。

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优势品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9年4月,平坝区政府出台了《平坝区关于加快高标准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天龙镇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为核心,把天龙镇二官村蔬菜种植基地、乐平镇青庄坝区蔬菜种植基地整合连片,建设跨坝区、跨乡镇、跨村组规划建设“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区,引导土地、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向蔬菜产业集聚;配套建设蔬菜育苗基地300 亩,蔬菜产地分拣初加工中心10 个、蔬菜收购点200个、水利灌溉管网21千米,高位水池63座以及机耕道路和土地治理。根据规划,5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需投入资金3.91亿元。

“平坝蔬菜不使用农药和生产调节剂,无污染,每种植一亩蔬菜人力、物力、建设成本至少3600元,前期2.61万亩种植投入的资金已捉襟见肘,丰富‘菜园子’工程遇到融资瓶颈。如何创新合作获得金融支持,把天龙、乐平、夏云镇蔬菜整合起来,扩大种植规模,成了摆在平坝5万亩蔬菜产业建设面前的难题。”贵州华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金融部部长肖亮感慨道。

信贷融入缓解“菜园子”融资难题

发展绿色信贷,把资金投向新型蔬菜产业,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是贵州银行服务宗旨。

为了缓解平坝5万亩蔬菜种植示范区的资金难题,贵州银行安顺平坝支行主动与平坝区委、区政府及产业投资公司对接,细分客户群体,认真调研蔬菜种植合作社经营年限、种植面积、年产值,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合作关系,按亩均贷款需求0.22万元测算,让原本缺少抵押、无法获得贷款的25家蔬菜种植小微企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集群授信8000万元,单户授信最高300万元。

地方政府按银行授信金额的20%出资构建代偿补偿金,产业投资公司对取得授信的合作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最大程度解决合作社融资难。

8000万元金融“血液”精准滴灌,平坝区拓展带动天龙镇、乐平镇25个合作社、2.4万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集中连片,加快推进蔬菜种植配套基础设施及蔬菜分拣点建设,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质效。

产业兴旺架起“种植户”致富金桥

走进平坝区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工人赵梅正在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茄子,按照大小挑选排列,放入不同箩筐,等待蔬菜车拖往分拣点。“在基地干活,100块钱一天,每个月满工可拿到3000多元工资。”赵梅告诉笔者,像她这样的中年妇女,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自从村里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了,农户变工人,一年到头都有钱赚。现在,整个园区大大小小分布着25家农业合作社,约有300名以上的妇女长期在基地干活。

平坝区国农一锦蔬菜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章勇介绍,“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区已完成项目建设2.61万亩,蔬菜年产量79万吨,年产值1.59亿元,亩均年产值0.61万元。2022年全部5万亩投产后,可实现年经营收入3.05亿元,带动示范区务工的农户人均增收3.4万元以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据悉,“平坝无公害”蔬菜的知名度不断扩大,25个绿色蔬菜品种远销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昆明等省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超市,并在省内贵阳、遵义、黔南的学校、酒店形成了稳定市场。

贵州银行安顺平坝支行行长刘宇表示,平坝支行坚持绿色信贷和普惠金融理念,勇于打破传统思维,引导地方政府增信,连接起产投、产业与农户之间的‘毛细血管’,对农业产业“集群授信”,点绿成金,支持平坝五万亩高标准蔬菜产业做强做大,实现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