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讯 >

贵州:创设“黔农惠贷”线上产品 提升再贷款政策普惠性

2021-08-13 16:42:49    来源:金融时报

人行贵州铜仁市中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四聚焦”引导铜仁农信系统成功创设“黔农惠贷”线上产品,构建央行再贷款支持“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精准对接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2021年上半年,全市累计申报再贷款资金10.16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1.56万户。

支持政策“优先”,量身订制专属产品。为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及稳保工作措施快速落地,人行铜仁市中支印发《关于运用再贷款引导全市农信系统创新线上信贷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调增6亿元再贷款限额单列支持创新工作,为专项信贷产品的推出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在人行铜仁市中支的引导下,省联社铜仁审计中心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加班加点为辖内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身打造“再贷款+黔农惠贷”线上普惠信贷产品,有效缓解特殊客户群体“融资难、融资贵、审批慢”问题,切实提升再贷款政策普惠性。

信贷服务“优化”,科技赋能精准支持。人行铜仁市中支主动融入数字化发展大局,引导农信系统依托“黔农云”数字平台,借助“信用工程”评级成果,根据再贷款要求设置准入“白名单”,安排专人“精准识别、快速跟进”贷款项目和主体,手把手教会贷款人自主申贷、放贷,保障资金便捷迅速精准投放到位。目前已有1531户经营主体被纳入“白名单”,可贷主体授信率达100%。最快可实现5分钟内客户端面签用信,再贷款直达实体经济效能进一步提升。

个体工商户张某是德江县钱家乡青龙村一普通居民,2013年回乡创立“德江县永辉服装加工厂”,在夫妻二人用心经营下服装厂规模不断扩大,已配备缝纫机60余台。今年6月,张某先后与三所学校签订了采购合同,但因需购买大量原材料及支付工人工资,周转资金严重不足。了解情况后,当地农信社主动上门对接,指导其通过手机客户端快速申请到50万元“黔农惠贷”资金,帮助服装厂迅速恢复正常运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赶工,7月中旬成功交付32400件订单服装,张某实现营收280余万元。“实在是太方便了,我连门都不用出,几分钟就在手机上贷到款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惠民政策。”张某激动地说道。

贷款利率“优惠”,让利纾困助力发展。人行铜仁市中支引导当地农信系统在科技赋能“一键式”放贷的同时巧做加法,配置专项利率模型,确保“黔农惠贷”加权平均利率不高于5.5%,低于其他线上贷款平均利率250个基点,并在使用再贷款的基础上匹配自有资金,提供更多低成本、普惠性信贷支持。截至6月末,全市已累计发放“黔农惠贷”12.57亿元,为6517户市场主体节约融资成本942万元。

2021年3月3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席卷石阡花桥镇、龙井乡等地,房顶上支离破碎的瓦片、果园里满地的残花、一片狼藉的田野,让本应怀揣着春种希望的村民瞬间愁容满面。了解灾情后,当地人民银行督促农信社迅速响应运用“黔农惠贷”先后为受灾群众提供了1216万元优惠信贷资金,帮助村民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同时,减少融资成本36.48万元,切实解决灾区群众实际困难。如今,曾经满目疮痍的果园、农田已是一片生机盎然,果实累累、稻谷飘香。

利益联结“优效”,带动致富反哺地方经济。在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受益主体在抓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让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建立起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承担起振兴乡村的社会责任。

思南县胜顺藤制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手工编制欧式家具生产及出口的企业,自2018年成立以来,不断探求适合地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种,主动吸纳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闲散劳动力等。但苦于出口类产品运输时间长,货款结算时间跟不上产品加工速度,企业运转一度出现困难。3月以来,在300万元“黔农惠贷”资金的支持下,企业不仅节约了23万元融资成本,快速进入稳定生产期,还进一步巩固了280余名务工人员稳定就业问题,人均增收5000元。企业法人信心满满地说:“有了这笔低利息资金的支持,我有十足的信心把产业做好,把规模做上去,把经营效果做起来,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发展手工编制产业,共同致富”。

相关阅读